您当前的位置 :天津红桥网 >> 微商

云栖十年,阿里和阿里云的四次技术抉择

来源: 2019-10-08 13:16:00 阅读:1

掐指算来,云栖大会已经完整走过了10年。

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记得10年前的2009年,阿里巴巴举办的名叫“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”的大会,那时国内云计算产业也刚起步。全国各地的200家地方网站共聚一堂,用更多实际的行动同无数的社区网站对接,解决中小站点的技术问题,这是云栖大会能追溯到的最早的前身。

云栖十年,阿里和阿里云的四次技术抉择

第一届2009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

驻云科技CEO蒋烁淼是阿里云最早的客户和伙伴,他在十年中见证了云栖大会四易其名,从“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”到“站长大会”,再到“阿里云开发者大会”,最终化茧成蝶,成了如今的“云栖大会”。

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,马云第一次上“云栖大会”演讲,台下只有几百位听众,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个人站长。

那一年的海外海酒店,很多站长追着马云问“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?”

马云笑答:“我很同意,云计算会创造更大的机遇,创业更加方便,更加安全,成本更加低。可不要以为这是机会,所有人都一样(看得见机会),你的架构和网站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,有我和没我有什么区别,想清楚这个,机会才大。”

云栖十年,阿里和阿里云的四次技术抉择

2010年举办的大会名为站长大会

但是那个时候,几乎没人看好云计算的未来,一些反对者的逻辑简单粗暴,云计算没前途,就连美国人都搞不起来。到了2010年3月的中国IT领袖峰会,李彦宏不客气地说云计算只是新瓶装旧酒,马化腾则认为云计算是好东西,但是太遥远。

然而,马云坚定看好云计算。事实证明,他是对的。

这10年来,互联网江湖风云变幻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到数字化的浪潮中,而阿里已经逐渐成长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阿里在这10年中,有过困难、也有过泪水,好在阿里有那么一帮人,在影响阿里生存和前途的四次关键技术抉择中,选择坚持,选择相信,才成就了如今的阿里巴巴。

阿里要发展 必须要“去IOE”

时间回到2008年,当时阿里旗下的三大业务阿里巴巴B2B网站、淘宝、支付宝都在用Oracle(甲骨文)数据库。

而Oracle数据库跟IBM生产的小型机、 EMC生产的存储硬件配合使用,效果很明显,早几年使用时,甚至速度快到根本不用做任何优化,而这三家设备合起来就是“IOE设备”。

阿里和国内互联网企业一样,“IOE设备”离不开身,有一段时间,甚至一排一排地买IBM小型机。

当年,淘宝和支付宝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IOE设备。

但是经历了06-07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发现,“IOE设备”弊端凸显。

比如贵。一台IBM小型机就要500万,两台小型机就要配一个300万的 EMC 存储,一排一排地买小型机,就不知道花了多少个500万,Oracle商业数据库软件费用大概要几千万元人民币,还得外加一大笔维护费。IBM的铁架子(服务器)躺着拿走了阿里巴巴不少利润。

又比如设备制约,扩展有限。当年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半之间,淘宝和支付宝的服务器处理器使用率都会飙升到 98%,离爆棚就差两个百分点。

当年阿里的数据库已经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数据库用户。以当时的技术能力,如此大的数据库已经几乎不具备扩展可能。

时任阿里巴巴研发院业务发展专家孙黎明说,“我们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(数据库管理员)请到公司,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,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、微软,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。”

面对阿里巴巴面对的窘迫,马云出面邀请到了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加盟,担任阿里巴巴首席架构师。

云栖十年,阿里和阿里云的四次技术抉择

王坚

王坚早前曾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这样一位首席架构师,既不是程序员、也不会写代码,到任后提出的第一件大事却足以让阿里的程序员们震惊,“去IOE”。

“去IOE”说得容易,但做起来却非常难。但历经各种挑战之后,阿里这帮工程师确实拿出了一套新的技术架构。

大致的替代方案是这样的:以廉价的PC服务器替代小型机,以基于开源MySQL数据库的自研AliSQL数据库替代Oracle数据库,以阿里云代替高端存储设备,形成一个崭新的计算系统,代替原来的IOE传统IT架构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